第二届细胞产业专业能力培训班 会议预告
2021年9月30日
赛动智造亮相2021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致力于细胞治疗“质量一致性、应用可及性、人人可负担”
2021年10月20日

区域产业发展借鉴之麻省奇迹历久不衰的根源:先科学,后利润

作者:刘沐芸    来源:国地

刘沐芸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 特约研究员

深圳市先行示范区专家库医疗组  专家 

个体化细胞治疗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主任



2000年初到现在仍在继续的covid-19疫情,可以说是一场科技与病毒的赛跑,当我们翻开名册,细看那些“冲过疫情线”的“选手”时,可以看到麻省奇迹的延续,从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经Kendall广场,Longwood医学区,海港区,直至水城, 沃尔瑟姆及伯灵顿。当然,不仅是地理位置的绵延,更是科技创新的持续。

当然,科技抗疫显示的麻省奇迹不仅是一家科技公司、一个疫苗产品,而是积聚在一个地区的数十家公司、大学实验室的无数研究人员抗击疫情的协同与赛跑。



#01

抗疫公司清单,小的创业公司主力担当


据麻省生物技术理事会、Kendall广场协会和其他组织汇编的全球抗疫科技公司名单显示,全球已经上市和在研的对抗Covid-19的诊断、治疗、疫苗等创新技术公司,有100+公司要么总部在麻省,要么是在麻省设立的分支机构。与Moderna和mRNA疫苗类似,这些公司大都是10年磨一剑,面临突发疫情,能快速实现技术的产品化,为抗击疫情提供科技工具。


比如Broad研究所,基于其庞大的基因测序平台建立了美国最大的病毒检测中心之一,日检测量超10万。剑桥生物,Alnylam制药联合一家加州公司共同开发RNA干扰药物治疗Covid-19。日本武田制药2008年收购的千禧制药开发一款康复者血清药物。波士顿科技和耶鲁大学联合开展Covid-19对心脏功能影响的研究。贝斯以色列医学中心的Dan Barouch博士的研究工作为强生的单剂疫苗开发奠定了基础,该疫苗的III期临床研究结果于去年公布。其他获批上市的疫苗都需要注射2剂。




#02

良好的产业氛围:产业链丰富,供应链协同


当然,这条街道除了Moderna,还有一些致力于开发抗病毒药物和设计检测、诊断平台的生物科技公司,有Alnylam制药,CIC Health, E25Bio, Hologic和Meenta等公司。因此,这里远不止Moderna一家参与抗击疫情的公司。


人类共同的敌人——covid-19在这里催生了生命科学领域罕见的协同创新与高效合作。为了支持Moderna的疫苗快速上市,Ginkgo Bioworks迅速为其疫苗量产提供了所需的GMP厂房,Thermo Fisher为了保障疫苗储存而加大超低温冰柜的产能和供给,MilliporeSigma迅速扩大其丹佛厂房的产能,六个月的时间完成过去需要一年的扩建工程,以能生产出足够合格的供疫苗研发、生产所需的袋子和试管等。


疫情期间,产业链和供应链的高效协同与快速响应无不彰显了麻省奇迹的约定俗成:通过协同他人目标的达成获得收益。



#03

麻省奇迹的根源:先科学,后利润


抗击疫情的过程,让大家看到,这里有很多个类似Moderna的“潜力股”。如今,这里的人也不再感慨麻省该如何在这个地区重建一个“硅谷”,而是更多地聚焦在波士顿和剑桥地区的创新生态系统的演绎脉络上,以能延续和适应生物产业,甚至是未来产业的培育和发展。


完善的创新生态系统,可不仅仅是创新产业园区,或者摆满先进仪器设备的实验室,而是具有改变世界的洞见,受好奇心驱使的科学家,眼光独到且长远的资本家,以及形态丰富的资本助力和公私接续的支持机制。


这里积聚了世界顶尖的大学、研究所和研究人员,有世界级医学中心和大学实验室,有国际前沿的重大突破和研究成果,既催生了大量的创新创业,也吸引了许多老牌大药厂以及世界著名基金资本到此设立分支机构。而这一切的根源就是:先科学,后利润。


在这里,资本和投资人围绕着伟大的科学问题,或着手研究的创业者转,而不是追着问当前的销售预期。这里的资本和投资人不会问创业者或科研团队“你们明年的销售预期是多少?”,或“商业模式是什么?”;而是问“你填补了什么重大空白?”,“解决了什么世界难题?”。这并不是说销售和商业不重要,而是选择对的方向或赛道是投资的本质,然后销售和商业模式则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而这里的创新创业者们,既是受到好奇心驱使的科学家,又是具有解决方案的创新者和企业家。半个多世纪以来,麻省理工因为期望找到创新的癌症治疗药物,而聚焦于分子生物学,诺贝尔奖得主们在癌症研究,基因科学和免疫学方面开展研究合作,而在合作研究过程中,陆续又产生了多个新的获奖者和科技突破,实现了“名利双收”。


以RNA研究和产品开发为例。RNA研究在波士顿有着悠久的研究历史和研究氛围,也产生了数位诺贝尔奖。70年代末,因RNA拼接获生理或医学奖的MIT生物学家Phillip Sharp教授,RNA拼接为今天的RNA疫苗研究奠定了基础。2006年,Sharp的学生Andrew Fire和麻省医学院伍斯特中心的Graig Mello研究RNA干扰而共享了当年的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而RNA干扰的治疗covid-19药物也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可以说,每个MIT的教授背后,都有一个或多个“闪闪发光”的生物科技公司,如Sharp教授是SharpBiogen和Alnylam制药的联合创始人,Robert Langer是Moderna的联合创始人, Harvey Lodish是Genzyme和千禧制药的联合创始人,还有Genzyme的CEO Henri Termeer等。在那个生物科技几乎还不为人知的年代,这些人是生物科学商业化的先驱,也充当了生物科技产业发展的布道者:有了前沿科技,就不愁改变现状的产品,以及随之而来的超额利润。



04

麻省奇迹的起源与传承:128号公路的转型,政府引导,社会参与


麻省奇迹起源于上个世纪80年代,主要基于哈佛大学和MIT在信息技术领域的突破,Wang实验室、数字设备和数据通用等公司的出现,驱动了微电子和计算机的繁荣发展,这些公司沿着波士顿外的128号公路形成了一个创新科技环,因而得名“美国技术的高速公路”。但随着个人电脑的崛起和普及,这些计算机巨头被赶超,虽然128号公路的产业仍在发展,但俨然已被硅谷取代。



为了延续麻省奇迹,州政府开始谋求产业转型。2008年,时任州长Deval Patrick签署一项法案,为生物科技行业的发展提供10亿美金设立引导基金、研究专项,以及制定税收优惠以促进生物产业发展。该产业计划的出台旨在向世界发出信号,麻省是发展生命科学和生物产业的理想之地。在法案实施后,许多大药厂、著名投资机构纷纷前往并在Kendall广场1设立了分支机构。2018年法案到期后,州长Charlie Baker又顺延了5年产业扶持计划。


今天,我们看到源于信息科技时代的麻省奇迹在生物科技领域继续延续,虽没有硅谷那么酷炫,但却不可或缺,这种不可或缺在抗击covid-19大流行中得以展示,也以“License- in”的形式出现在中国和香港的资本市场中的生物医药板块。


当百年一遇的疫情大流行发生时,这里的创业公司能快速“拿出”应对疫情的组合工具而“一夜成名”,无疑是传承了麻省奇迹的“精神”。这里即便是刚起步的小创业公司,麻省地区这种“先科技、后利润”的创新创业精神也都根深蒂固,并且也都不约而同地遵循“坐收名利”的麻省路径:提出一个伟大的科学问题,然后着手研究,其他交给时间。

END

1.https://mp.weixin.qq.com/s/mMHTkNqEhOX2aENuJQoO4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