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芸观点 | AlphaFold—数据驱动的新型产业公共服务平台
2021年7月29日
《中国健康经济评论2020》节选之②——疫情爆发后精准医学冷思考
2021年8月11日

《中国健康经济评论2020》节选之①——Covid-19下人与自然的关系

作者:刘沐芸 来源:国地

11.jpg



摘要在人类主导的社会中, 人的活动空间和范围不断增加, 所处环境更加复杂,可能也为一些原本 “人畜无害” 的病原菌 “创造” 了宿主迁移的机会,受 “进化压力” 的驱使,这些病原菌为了生存,必须寻找新的寄生环境和宿主。仍在全球肆虐的 SARS-CoV-2可能是大自然给我们的 一个提示,是时候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了。


关键词Covid-19;新发病防控;人与自然的关系


图片

12.jpg


Covid-19之前,我们谁都无法想象,会有一个事件对我们的工作、生活、社交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不仅重塑了我们的工作形态,也重塑了我们的社会关系,重塑了我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与认识,共生与和谐。


突发的Covid-19大流行,让我们重新认识了大自然的力量,一种未知的病毒经由自然潜入人类生活的社区,然后迅速扩散至全世界,截止2021年1月,感染人数仍在不断攀升。Covid-19发生以来,我们都致力于找到病毒的源头,但在寻找源头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思考我们与自然的关系,以及我们与自然该如何共处。


因为,每一次新发病毒及其导致的传染病,其实都反映了复杂生态系统中,人、动物、病菌和环境之间的平衡被破坏后重新平衡的一个动态调节过程。在人类发展历史中,大流行病并不只有这一次,从人类结束游牧的狩猎生活进入定居的农耕生活开始,人类生活方式的转变就标志着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开始了系统、广泛的改变。


13.jpg


自公元前430年的雅典瘟疫开始,人类历史上总计发生了17次大流行病,几乎每次大流行的背后都有人类行为变化的印迹。驯养家禽、家畜后出现的动物源性传染病,比如天花、恶性疟疾、麻疹、肺鼠疫等,这些新发的传染病反过来给人类社会带来灾难性影响。


541年的贾斯丁瘟疫和1348年的黑死病带来的死亡是历史性的。1918年的流感大流行造成的死亡人数超过5000万,1981年出现的艾滋病至少导致3700万人的死亡。后续还发生了2009年的禽流感、2014年的基孔肯雅病、2015年的寨卡病毒,以及2014年出现并一直延续至今的埃博拉病毒等。因为人类行为的改变有意、无意间改变了病毒或病原菌赖以生存的寄生环境,促使病原菌发生宿主迁移(Host-switching),这就需要病原菌自身发生一些基因序列的改变以便能适应新的宿主。近20年内出现的几次冠状病毒流行病较为典型地体现了这一特征。


14.jpg


冠状病毒一直存在于自然界,包括2002-2003年的SARS-CoV,2012年的MERS-Cov, 2019年底出现至今并引发COVID-19大流行的SARS-Cov-2,迄今为止引发了3次传染病流行。相同的是,病毒都是经由中间宿主跳跃到人类;不同的是,前两种都是在出现症状后才有传染性,而后者具有无症状传染的特征。这是否也是一种病毒为了适应新宿主而产生的进化呢?是否从另一种角度表明,多重、复杂的环境变化使人类社会已进入大流行时代?


从历史上出现的新发传染病,或已知传染病的复发,我们可以发现一些特征和规律,也能从某种程度上理解,为什么我们总是无法有效的防控传染病的发生。许多传染病的发生与人类的行为、活动以及这些行为和活动与自然间的互动有关。比如,1997年发生的H5N1禽流感,2002-2003年的SARS,2013年的H7N9型禽流感和现在仍在流行的COVID-19,均是首先出现在“湿性”市场,表明人类的行为可能是新发疾病的关键性因素。当人类在其主导社会中,在自然界的活动空间和范围不断增加、所处环境更加复杂的同时,也可能也为一些原本“人畜无害”的病原菌“创造”了宿主迁移的机会,受到“进化压力”的驱使,这些病原菌为了生存必须寻找新的寄生环境和宿主。现在,仍在全球肆虐的SARS-CoV-2可能是大自然给我们的一个提示,是时候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了。因为,机会性的宿主迁移机制下,防控疫情的焦点不应局限在对病原菌和疫苗的研究,还应包括我们人类行为的改变。


只是,我们能为此做出改变吗?

————未完待续————


参考文献

[1] Allen, T., Murray, K.A., Zambrana-Torrelio, C., Morse, S.S., Rondinini, C., Di Marco, M., Breit, N., Olival, K.J., and Daszak, P. (2017). Global hotspots and correlates of emerging zoonotic diseases. Nat. Commun. 8, 1124.

[2] Cheng VCC, Lau SKP, Woo PCY, Yuen KY, 2007.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as an agent of emerging and reemerging infection. Clin Microbiol Rev 20: 660–694.

[3] Andersen, K.G., Rambaut, A., Lipkin, W.I., Holmes, E.C., and Garry, R.F. (2020). The proximal origin of SARS-CoV-2. Nat. Med. 26, 450–452.

[4] Araujo, S.B., Braga, M.P., Brooks, D.R., Agosta, S.J., Hoberg, E.P., von Har- tenthal, F.W., and Boeger, W.A. (2015). Understanding Host-Switching by Ecological Fitting. PLoS ONE 10, e0139225.